温度与科技:深圳赛区表演开始了
钱王伟夺残特奥会深圳赛区首金
钱王伟在比赛中。
7月1日上午9:00,深圳龙岗国际自行车赛场,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(以下简称“残特奥会”)自行车赛正式开赛。经过激烈鏖战,女子3公里个人追逐赛决赛冠军诞生,辽宁队钱王伟打破由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,摘得首金。这块金牌不仅点燃了整个赛场的激情,也宣告着深圳赛区的比赛正式进入“高能模式”。
钱王伟打破全国纪录
夺深圳赛区首金
在龙岗国际自行车赛场的首个比赛日,最受瞩目的无疑是女子3公里个人追逐赛决赛。辽宁队的钱王伟凭微弱优势战胜对手,在极限状态下以4′14″854的成绩完成冲刺,刷新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,摘得残特奥会深圳赛区的首金。
赛后接受采访时,钱王伟难掩激动,她提到自己已有11年自行车训练经验,曾多次代表中国出征国际大赛。“不断参赛让我开阔了眼界,也让我清楚知道还有很大提升空间。”她坦言。
1994年出生的钱王伟早已是赛场“老将”。2024年,她曾获得残疾人场地自行车世锦赛冠军;在巴黎残奥会上,更是两次刷新C1级世界纪录。如今再次站上顶峰,她用实力诠释了什么叫“冠军不靠运气,全凭实力+坚持”。
赛道“卷”味十足
运动员表现惊艳
7月1日的首个比赛日,从女子3公里个人追逐赛资格赛开始,赛道就“卷”味十足。C5级别7位选手分组出战,多次上演激烈“套圈”追逐,引得现场掌声、加油声此起彼伏。
山东队李慧玲在资格赛中跑出3′52″396的佳绩,刷新全国纪录;广东一队梁婉珊更是以两次套圈表现惊艳全场。尽管中途突遇降雨,观众依旧坚持加油打气,致敬每一位顽强拼搏的运动员。
除了赛场上的精彩表现,场外的运动员们也是个性十足。广东一队王小梅获得C3级别女子个人追逐赛冠军。摘金后接受记者采访时,王小梅特意展示了自己的红色美甲:“大家穿着差不多,希望大家一看到指甲就知道这是王小梅。”
当天还进行多个小项角逐,最终产生13枚金牌,正式拉开105金争夺序幕。速度与激情并存,拼搏与汗水共鸣,这场开局之战为深圳赛区赢得满堂喝彩。
无障碍服务
践行“以人为本”办赛理念
在开赛仪式现场,深圳以最具地域特色的表演节目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、教练员、裁判员与嘉宾。龙岗麒麟舞腾跃翻转,灵动矫健,在鼓点中传递祥瑞寓意;潮汕英歌舞鼓声震天,舞者挥槌腾跃,刚劲十足,尽显“生命力”与“文化力”的碰撞。而在随后进行的宣誓环节中,运动员代表孙变变、裁判员代表刘燕萍分别代表参赛选手与技术人员进行庄重承诺,展现出“公平、公正、顽强、尊重”的残特奥精神。
为保障残障运动员平等、便捷、安全地参赛,龙岗分赛区对场馆的无障碍环境进行了全面升级,增设了带防滑、避障功能的不锈钢升降平台,改造了无障碍电梯、卫生间及坡道,并大量运用高对比度标识系统。此外,一支经过精心遴选和专业培训的青年志愿者队伍,将为赛事提供细致、贴心、充满人情味的服务,全方位践行“以人为本”的办赛理念。
“黑科技”加持
让残特奥会更有温度
残特奥会不只是比拼竞技实力,更是一场关于“温度与科技”的精彩演绎。龙岗区本地企业从听力辅助、生命安全等维度,围绕残特奥运动员的真实需求,用一件件“黑科技”产品勾勒出赛事服务的“智慧全景图”。
来自智听科技的“挚听”智能助听器,以AI算法精准补偿听力损失,打破传统助听器线下验配的壁垒,为听障运动员打开“声音世界”。“戴上这款助听器,风噪几乎听不到,远程就能调试。”广东队的轮椅运动员脸上写满惊喜。另一边,来自图灵视讯的毫米波雷达看护系统,则在“安全感”维度出圈。其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可在无接触状态下,实时监测运动员心率、呼吸、睡眠状态;而部署于卫生间、走廊等重点区域的跌倒预警系统,可通过4D毫米波雷达+AI语音技术,精准识别摔倒、及时报警,甚至支持紧急语音呼救,大幅提升赛事场景下的突发事件响应效率。
而在自行车赛场内,也配备了黑科技辅助设备:比如关键供电设备都装有数字化监测终端和智能小微传感终端。这些小小的“智慧哨兵”看似不起眼,却能发挥大作用,实时监测设备温度和负荷变化。
据了解,本次残特奥会深圳赛区共承办6大项384个小项的比赛和闭幕式,分别安排在龙岗、福田、宝安3个区的6个场馆举行,参赛的运动员及教练员、裁判员规模预计达到2200多人。除了自行车赛事提前至7月举办之外,其它的项目将于2025年11月底至残特奥会闭幕式期间陆续举行。
晶报记者 白帆 李海若/文
主办方供图